大汶口明石桥始建于明代隆庆年间(1567—1572年),又名“双龙古石桥”,经历代多次重修,古色古貌,是泰山地区现存规模最大的古石桥,是大汶河上唯一的一座古石桥,也是至今保存完好并能正常使用的一座古石桥。2011年4月,由省级重点文物单位升为国家级重点文物单位。
![]()
石桥北起西南门,南至宁阳县茶棚村,横跨大汶河全长570.95米,全桥共65孔,宽3.5米,其中桥长238米。该石桥是一个整体石板桥,桥板每块长约3.5米,宽52公分,桥面用五块石桥板纵横连成,石板间均用铁制外向锤形扒锯钳接。桥墩都用大石块垒砌,向东迎水处为尖形以减少水的压力。桥墩和地下石基相连,高者1.8米,低者五十公分,桥墩上的旗富明晰可见。
![]()
此桥建成后,成为南北交通要道,对汶口古石桥的盛状及古镇大汶口经济的繁荣,古人曾赋诗一首:汶河倒流水泱泱,两岸杏柳吐芬芳;古石桥上人如织,古镇城内商贾昌。又有诗曰:金沙水底映日光,鱼跃浅底翻花浪,三叶虫石层层叠,舞燕戏水穿梭狂。
![]()
清代雍正八年(公元1730年)石桥被大水冲毁,著名石匠姜桂松捐资进行了修复,为纪念姜石匠,当地人立碑以记其事,并称此桥为“姜公桥”,此碑在修汶河拦河大坝时冲毁。2003年7月大汶口镇政府对古石桥进行了全面维修。
此桥既是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七月十五放河灯》的河灯施放地,也是一眼观七桥、双脚踏齐鲁的观景点,站在两国分界线上,一脚踏齐国一脚踏鲁国,可以“脚踏齐鲁两邦,体味人生豪迈”;站在明石桥上,往西分别看到京浦铁路大桥、京浦铁路复线大桥、泰汶路公路大桥、104国道大桥、京福高速公路大桥,往东可以看到京沪高铁大桥、北藤村大桥,依托这七座实物桥梁,浓缩世界各地的著名桥梁,打造六百年世界桥梁博物馆。
![]()
文字整理:大汶口镇组织办田珊珊
大汶口多媒体应用综合信息中心
编辑、图片:大汶口镇宣传办牛司凤
(责任编辑:吴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