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鲁网·闪电新闻7月26日讯 近年来,泰安市交通运输局港航铁路机场服务中心以生态环境高水平保护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认真落实水路交通生态环境保护政策,实现绿色转型与节能降碳双提速。
强化学习:筑牢环保责任“防火墙”
将学习摆在首位,利用党委会议、中心组学习等机会,坚持每月组织环保学习,增强干部职工做好污染防治工作的责任感。以生态文明建设政治责任为检验标准,党委集体研究解决重大问题。
健全机制:构建防污工作“大格局”
依托内河船舶和港口污染突出问题整治领导小组,形成市级统筹、部门协作、责任单位实施的工作格局。印发环保工作规则和方案,成立领导小组,明确人员职责,制定多项制度,梳理政策文件、考核指标和重点任务,并定期督导,保障港口船舶水污染防治工作有序推进。
出台规范:明确船港防污“硬标准”
坚持规划引领,编制实施多项建设方案和应急能力建设规划,为港口船舶污染防治奠定基础。同时,制定技术导则和工作指南,明确131条工作要求和规范,为污染防治提供可靠依据。
聚焦船舶:打造防污闭环“监管链”
规范船舶污染物处理环节,强制泰安籍100总吨以上船舶加装生活污水收集装置和监控设备,并争取资金给予改造奖励,建设船舶污染物接收转运处置联单监管平台,实现实时监控。截至2025年6月底,共有512艘船舶在泰安港“智慧交付”生活垃圾、生活污水和含油污水共计1201次8169.83公斤。
帮扶企业:实现港口水污染物“零排放”
成立青年突击队深入企业宣传,帮助企业落实防治水污染措施。在积极引导下,企业环保意识逐渐增强,制定环保规章制度10项,编制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风险评估报告,组织建立应急救援队伍并开展应急演练,建设必要的环保设施收集污水,经处理后用于堆场、道路喷洒抑尘,实现水资源回收利用和靠港船舶污染物“应收尽收”。
改造创新:港口扬尘防治“见实效”
着眼“打赢蓝天保卫战”,编制《泰安市港口大气污染防治技术导则》,使港口大气污染防治工作有规可依。东平湖海通港务有限公司改造设备,严控堆场、装卸等环节扬尘;兖矿东平陆港有限公司注重技术创新,实现物流作业全封闭和联运“零换乘”。
鼓励引导:加快低碳节能“新步伐”
邀请专家讲解绿色低碳发展的典型案例,企业受到启发积极响应,在码头前沿安装9套智能一体化低压单相岸电桩,实现营运泊位全覆盖。占地4.5万平方米的兖矿东平陆港光伏项目实现4.27兆瓦装机容量全部并网发电,年均减少二氧化碳排放4169吨。
演练提升:强化溢油处置“应急力”
投资270余万元采购救援船、无人机、围油栏、吸油毡等设备,建成省级应急物资库,增强装备硬实力。每年均开展溢油处置演练,坚持一切从实战出发、市县协同、政企联动,覆盖港池、航道、船闸等不同场景、不同水域,提升辖区水上交通污染防治应急管理水平。
基建助力:推动多式联运“大发展”
泰安内河港口航道建设压茬推进,“十四五”以来,京杭运河八里湾船闸工程、东平湖区段航道工程、大清河航道工程以及泰安港东平港区彭集作业区、老湖作业区相继建成投产,“一闸两线三港”的航运格局基本成型。船闸、航道、港口、疏港公路、铁路专用线日趋完善,为泰安发展多式联运提供硬件基础。
泰安港航正以坚定的步伐,在绿色转型的道路上不断前行,为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贡献力量,未来必将绘就更加绚丽的生态画卷。
闪电新闻记者 程志 泰安报道 (责任编辑:吴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