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以私废公。
【解释】
为了自己的私心而废弃公理。
故事一:
宋朝的大臣赵抃、范镇两人,因为议论朝政,意见不合而结下梁子。王安石做了宰相之后,痛恨范镇曾向神宗皇帝指摘他的过失,一次皇上问到:“范镇的为人怎么样啊?”王安石便乘机回答说:“赵抃对范镇的为人,了解最清楚了!”以此希望和范镇有仇的赵抃弹劾他。于是皇上就问赵抃,赵抃说:“范镇是忠臣。”皇上就再问道:“你何以知道他是忠臣呢?”赵抃说:“仁宗皇帝有一次身体失调卧病在床,范镇就率先上奏,请求仁宗皇帝策立太子,以安定社稷民心。奏章在十九日那天呈给仁宗,范镇总共等候了一百天,奏章才批了下来。范镇为了这件事情,急得头发和胡须都白了,所以范镇不是忠臣,那又是什么呢?”赵抃说完话之后,就退了下来,王安石就责问他说:“你不是和范镇有仇吗?”赵抃说:“我不敢因为私人的恩怨而废弃了公道人心啊!”
故事二:
从前洛阳县令孔翊,在衙门的庭前,放置了一个火盆,凡是有关请托的信件,一律投入火盆烧掉,连看都不看。他说:“县令与百姓最亲近了,官场上难免会有许多的请托,若是照办的话,则百姓就会受害,若是不照办的话,就不免会得罪人。惟有请托的信函到我手上的时候,我不拆开,立刻就把它投入火盆烧掉。在我来讲,我不知道请托的是什么事情,而在请托的人来说,也不至于得罪他们啊!因为公理的曲直是非,都有一定的标准,审判案件也有法令的依据,怎么可以以私废公呢?”后来孔翊的儿子,十九岁就考中了进士。
【分析】
为了国家而舍弃家庭,为了百姓而忘记自身的安危,为了公正而抛弃自己的私心,这才是做臣子的本分啊!怎么能够以私而废公呢?以私废公,就是把对的做成错的,把好的变成坏的,这种的人就是国家败乱的罪魁祸首啊!
(责任编辑:张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