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传,西汉末年王莽纂权,天下大乱。绿林军、赤眉军等农民起义军揭竿而起,加之连年大旱,颗粒无收,老百姓食无一粮粒,穿无一件衣,住无避风处,站无立身地,饥寒交迫,妻离子散,背井离乡。 就在这民不聊生的动荡岁月中,有一位小乞丐名叫永生,流浪在泰山脚下。有一天小永生沿盘道向进香客乞讨,当来到泰山红沙岭北侧东西桥西南的平坦处,由于天冷衣薄,加之几天没吃一口热乎饭,年幼的小永生抗不住寒气的袭击,昏倒在了盘路旁。 正在这时,有一泰山村妇从此路过,发现了小永生。村妇走向前,用颤抖的双手抱起永生,搂在怀中,用棉衣和自身的体温给垂死的孩子取暖,用自己的乳汁救活了小永生。永生苏醒后,见自己躺在一村妇怀中,如同躺在自己母亲怀中,激动的泪水夺眶而出,哭喊着说:“娘,是您救了我!”村妇被这突如其来的叫声所感动,眼含热泪说:“孩子,从此后我就是你的母亲了,你跟我回家吧!”永生来到这位认他为儿子的村妇家中后,与兄弟姐妹相处得很好,犹如亲兄妹一般。 一年春天,有一云游道人来泰山游览时,在经石峪发现了永生,见他长得眉清目秀,聪慧伶俐,相貌堂堂,气度不凡,断定他日后必有将相之才,便随永生来到家中,向养母说明了此情。经养母同意由道人将永生带走,传授文化与武艺。 俗话说,功夫不负有心人,在恩师的精心培育下,不几年的功夫,便使一个山里娃变成了一个能文能武的英俊少年。武艺学成后,辞别恩师直奔泰山而来,当来到养母家时,才知道养母因生活所迫、劳累过度早已离开人世。永生得知这一噩耗,跑到养母坟前放声大哭一场,后与兄弟姐妹商议,永生将母亲重新安葬在了搭救他的地方,并栽柏树一棵,守孝三年以示孝。 三年后,永生兄弟姐妹离开泰山奔走他乡,改名郅君章。在社会交往中,他行狭仗义,杀富济贫,广交朋友,深受人民的欢迎和爱戴。后在绿林起义军的影响下,在满庄镇北山顶金牛山宣誓起义,取名赤犊寨。起义后不久就与汉光武帝刘秀会师一处,刘秀见他英勇善战,特封他为骠骑大将军。在推翻王莽篡朝集团的战斗中,南征北战,东讨西伐,屡立战功,深得刘秀的信赖。 公元28年秋,刘秀登基第三年,在群臣的劝谏下,来泰山封禅,并派郅君章为先行官,安排封禅礼仪和社会治安一事,郅君章领旨后,率百官提前来到泰山,沿途进行查看,周密细致的部署安排,生怕有半点闪失。当行至东西桥西南侧平坦处时,看到为纪念养母之恩亲手栽种的柏树时,突然想起童年被救的情景,便双膝跪地,泪如雨下。随行官员问清情况后,也都双膝跪下,手持朝笏而拜。 有一随行谋师见此情景后作诗一首: 孝撼天地恩,莫忘跪乳情。 万笏朝天拜,古今留美名。 后历经社会滄桑,风雨洗礼,在百官朝拜处,形成一级片状山崖,屹立于古柏旁,犹如百官持笏朝拜之勢。另不知什么时候,该古柏齐胸部长了两个树节(疙瘩),上下平衡,左右对衬,其形状酷似两个女性乳房,当地老百姓取名为“双乳柏”。为感谢这位伟大母亲,有好事者在此刻上了“万笏朝天”的字样,以示对这位母亲的尊敬。 (责任编辑:张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