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主页 > 旅游 > 文化 >

【信士文章】记泰山碧霞祠

时间:2017-02-21 09:06来源:泰山碧霞祠 点击:

 

  

  去年初秋,有幸访问了泰山顶上的碧霞祠,见闻所及为之记。

  泰山为五岳之一,古称岱宗,春秋时改称泰山。它位于我国东部山东省的中部,故称东岳,山势雄伟,景色壮丽,居五岳之首,故称为“五岳之长”、“五岳独尊”。道教认为是“群山之祖,五岳之宗,天地之神,神灵之府”(《续道藏·搜神记》),为道教第二小洞天。总面积四百二十六平方公里,主峰名天柱峰,又名岱顶(从南天门至玉皇顶)。从南天门东行,经过仿明代建筑,一派古色古香的天街,就到了碧霞祠。

 

  

  碧霞祠是泰山顶上最有特色的一组规模宏大的古代建筑群。它是道教女神碧霞 元君的上庙(红门宫为中庙,灵应宫为下庙),为宋真宗赵恒于大中祥符元年(1 008年)十月登泰山祭天后的第二年所修建。《岱史》说:“宋建昭真祠,金称昭真观,明洪武中重修号碧霞元君,成(化)、弘(治)、嘉靖间拓建,额曰碧霞灵佑宫”。万历年间改为碧霞宫,清始称碧霞祠。

 

  

  碧霞祠分前后两院,后院正殿五间,重檐歇山顶,翼角,高十四点二五米,长二十四点七五米,宽十三点八米,殿顶由三百六十垅铜瓦组成,以“象周天之数”(《新刻泰山小史》)。鸱吻、檐脊动物、檐角铃等均为铜铸,檐头铜瓦上又各覆一条铜铸小龙,姿态相同,看起来大有群龙列队腾空欲飞之势。殿内祀碧霞元君,原为玉制,明万历年间改为鎏金铜像,凤冠霞帔,面目端庄,神态安详。

 

  

  碧霞元君,是道教所尊奉的女神,传说是东岳大帝之女,宋真宗时封为天仙玉女碧霞元君。关于宋真宗在建“昭真祠”前祀玉女碧霞元君的事,元马端临《文献通考》有如此的记载:“泰山玉女池在太平顶,池侧有石像,泉源素壅而浊。宋真宗东封,先营顿置,泉湍涌上徙升山,其流自广,清沏可鉴,味甚甘美。经度制置使王钦若请浚治之。像颇摧折,诏皇城使刘承珪易以玉石。既成,上与近臣临观,遣使砻石为龛,奉置旧所,令钦若致祭,上为作记。”宋真宗东封是大中祥符元年(1008年),当时真宗见玉女池畔石像颇摧折,命刘承珪易玉石,遣使砻石为龛祀之,是一种临时措施。第二年正式修建了“昭真祠”,将玉石神像移祀新祠,完全合乎情理,与“祠祀碧霞元君,原为玉制”说法完全吻合。道教谓“元君乃应九炁以生,受玉帝之命,证位天仙,统摄岳府神兵,照察人间善恶”(《续道藏》第1 0 61册《碧霞元君护国庇民普济保生妙经》)。殿内高悬“福绥海宇”匾额,为雍正御书,门外额曰“赞化东皇”,为乾隆御书。左右配殿祀眼光、送生娘娘,像为铜铸,殿瓦为铁冶。中是重檐香亭,内祀泰山奶奶(即碧霞元君的俗称),亭额曰:“金光普照”,神像及摆设均为铜质。

 

  

  据《泰山道里记》说:“香亭”即万历四十一年(1 613年)建金阙处”。亭前左右现有明代方从哲撰《金阙记》铜碑及天启赐“灵佑宫铜碑”。“金阙”(称“金殿”)长约五米,宽约四米,高约五米,重檐八角,工艺精巧,是国内罕见的名贵文物,明末移于山下灵应宫,一九七二年移置岱庙。明肖协中咏《金殿》诗曰:“玉女自清虚,安用重耗费”句,并称:“建制金殿时中官董事,制仿武当,突兀凌霄,辉煌映日”。祠的东配殿,原有秦“泰山刻石”,据史料称:秦“泰山刻石”为秦始皇和秦二世纪功德的刻石,小篆体,秦丞相李斯书。原文二百二十二字,立泰山顶玉女池畔,至明还余二十九字,后移碧霞祠东庑。清乾隆五年,祠遭灾碑失,嘉庆二十年,浚玉女池,复得残石,仅余十字,后移山下,现存岱庙东御座,只有九个半字了,为国家珍贵文物。宋代的欧阳修、董逌均为之写过“跋”,予以高度评价。

 

  

  香亭前设有金属制“灵官神龛”,神像为铜铸。左右有“御碑亭”各一。碧霞祠于乾隆五年(1740年)六月二十四日遭火灾,乾隆命内务府员外郎江都重建。三十五年命内务府大臣刘浩重建,皆有御制碑文纪其事。三十六年五月五日夜,泰山水,盘路圮,知府夏玢重修,凡二十四桥皆恢拓之。有戊辰御制《登泰山》诗二首,刻东亭碑阴(《泰山道里记》),惜亭门加锁,未便进去一读。

  院前自西向东陈列:明嘉靖九年(1530年)铸的“千斤鼎”一座和明万历十七年(1589年)铜铸的“万岁楼”一座。“万岁楼”上面铸有“皇帝万岁,万万岁”字样,故名。都是用以焚香帛的。

 

  

  再南为山门,瓦铁冶。两旁各有铁铸门神二尊,前为“青龙”、“白虎”,后为赵公明、刘挺(编者注:应为“朱雀”、“玄武”),一个个威风凛凛,气势逼人。山门外,平台前,东西各立一碑均刻有道光年间重修碧霞祠记,西碑刻道光五年重修岱顶碧霞祠记曰:“皇朝尤为神所福祐,往者都中旱,天子使定王(定亲王)来祷,仪卫未旋,甘澍降于京师。”由此可见清帝道光对碧霞元君的崇信之情。又据《岱史》李益登岱诗说:“一自祥符禋祀后,太平顶上最崔嵬”。明代王锡爵的《东岳碧霞宫碑》(已毁)铭文中说:“自碧霞兴,而世世香火东岳者,咸亦走元君,近数百里,远则数千里,每岁瓣香岳顶数十万众。”《泰山道里记》说:“四方男女不远千里进香报赛,皆先有事于元君,而后及他庙。”凡此种种都说明了自宋兴建碧霞元君祠以后,岱顶香火之盛了。《盐铁论》说:“今富者祈名岳,望山川,椎牛击鼓,戏侣舞像”。盖南神门上于清初顺治十八年,由泰安知州曲斌增建的歌舞楼是有所本的。由于进香者众,明代始在祠东设香税公署征收香税,清雍正十三年十二月奉旨永禁(见《泰山道里记》)。可见明代赋税繁重官吏苛索之一斑。

 

  

  平台东有鼓楼,西有钟楼。稍南,东、西各有拱券石筑神门一,上面各筑石阁。东西神门为登攀玉皇顶、日观峰,瞻鲁台必经之路。前面说的南神门,门左右各一室,是祠的南大门,旧额“金阙”。门南有45度坡石筑的四十二级台阶,走下台阶,回首望祠宇,瓦级若浮空。异常巍峨壮观。向南为焚帛亭,亭南照屏刻有康熙书“万代瞻仰”四个大字。1956年整修时,又在崖下新建了平台和安全坝,以供游人登临远眺,欣赏雾峰云岭。

  史载:“东石阁外为驻跸亭,即康熙中更衣亭。乾隆十二年拓建。清姚鼐《登泰山记》说“皇帝行宫在碧霞元君祠东。”即现在祠的东院宿舍区。

 

  

  碧霞祠殿宇雄伟壮丽,尤以铜、铁铸件精巧而著称。每当岱顶飞云雾,殿宇檐角隐又露时,碧霞祠就宛若“天上宫阙”。正如诗人所颂:“天门遥指碧霞祠,云雾衣裳日月旗”。碧霞祠已有九百七十多年的历史,现有殿宇为乾隆时所重建,屡经重修,至今仍保存较好。自1985年5月列为全国重点宫观之一以后,陆续由文物部门移交给道众管理使用。在政府宗教部门帮助下,他们边整顿、边开放,逐步建立了管理机构,制订了各项规章制度,宗教生活逐步正常化起来。在短短的两年内接待了国内外香客和游人达115万多人次(编者注:2015年,泰山香客游人已达589万余人),在实现宫观自养,稍有节余的情况下,又维修了殿宇,使祠宇焕然一新,较以前更加壮观了,受到社会各界和香客、游客们的好评。


(责任编辑:吴珊)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二维码 精准扶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