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秋日江南的太湖迎来渔汛 太湖三白的鲜味神仙也羡慕 太湖每年从二月份就进入了禁渔期,直到九月才开放捕捞,大半年的时间都在休养生息。 秋日江南的太湖,渔汛来得猛烈,酝酿着一场关于鲜的乐章。如果说大闸蟹是气势磅礴的高潮,那么初秋登场的太湖三白就是一支鲜美婉转的序曲,缓缓拉开这场大戏的帷幕。
太湖 太湖三白是谁?这可能是“包邮地区”人民才能心领神会的暗号了:白鱼,白虾和银鱼,三种不同的光洁,晶莹剔透,鲜得走不出太湖。 我们去了太湖边一座小渔村,这里离捕捞区不到两公里,每天早上都有小渔船停在岸边,兜售刚刚收获的战利品:
太湖 每个渔村都有这样一爿自发形成的小集市,市内居民都会开十几公里车早早赶到,守刚下船的鲜货:
太湖 吃太湖三白,最讲究鲜。渔市买完,走几步找家小饭馆就能大快朵颐,从湖里捞起到端上餐桌,最短不过一两小时。 来看看我们在这里好玩刺激的一条龙体验! | 白鱼 白鱼又被无锡人叫“银刀”,在三白里处于食物链顶端。体型又扁又长,背部呈青色,腹部光洁,一网捞起来,在阳光下一闪一闪,特别好看。 如何辨别白鱼?看嘴。它长了副上翘的嘟嘟唇,表情很傲娇:
白鱼 因为鳞片太细,白鱼非常娇弱,大多出水就几乎奄奄一息了。你要做的,就是赶紧把它买走,吃掉!
白鱼 白鱼鳞下脂肪肥厚,肉质极细腻,清蒸最适合。讲究的饭店会提醒你,清蒸白鱼上得慢,因为要先用盐腌一会儿,肉质会更紧致。 一条淡妆轻抹的白鱼端上桌,感觉周围都飘着仙气呢:
白鱼 葱姜把鲜味调理得清雅脱俗,轻轻一剥肉便脱落,软绵细腻得像刚剁好的鱼蓉。别怕麻烦,从容不迫地在鱼肉里抿出一根根细刺,是湖区人民最风雅的技能。
白鱼 非要红烧它的话,卖相自动扣三分,顺便收获老板娘一记假装不经意的白眼。
白鱼 银鱼 太湖平均水深只有两米,浮游生物众多,是小型鱼类生活的天堂。比如这条银鱼,它真的很小,只有几厘米长,对环境敏感,水质好的地方才能顺利生长。 一般来说,大部分银鱼都被做成小鱼干了:
银鱼 因为银鱼浑身没有鳞片,脱水就死亡。你要做的,就是趁还没变成小鱼干,赶紧把它买走,吃掉+1! 活银鱼全身透明,死后变成银白色,有人把它比喻成美女头上的玉簪呢。银鱼一捞上来就会放冰块上保鲜,像玉一般温润的光泽,美极了。
银鱼 银鱼只有脊柱一根刺,有些嫩到可以忽略不计。它的肉身极其细软,柔弱无骨,口感介于豆腐和啫喱之间。 一碗莼菜银鱼羹,揉合了太湖口感最柔的两种风物,透着清香和无边温情:
银鱼 也可以裹面粉油炸,金黄面衣裹起银白的鱼肉,酥脆柔滑两重口感。悄悄说,太湖版炸鱼薯条完胜了。
银鱼 银鱼还有很多做法,银鱼蒸蛋、银鱼炒蛋、银鱼春卷、银鱼馄饨……蹲在家里只有快递小鱼干,想吃就自己去太湖解锁啊! | 白虾 白虾和银鱼一样,都小小只,在湖里的地位不高,经常被一楼凶猛的白鱼吃掉。好在……它们量大,所以你也有份。 讲实话,白虾也不是那么好养,你看这位阿婆捞上来没多久,就拎出来一堆死虾。喏,这点也和银鱼相同,活虾是透明的,死后会变白。
左边:活虾,右边:死虾 你要做的,就是趁它还活着,赶紧买回去,吃掉+2! 活的白虾很美,晶莹剔透,像一粒粒小水晶,blingbling闪光。
中间误入了一只隔壁的河虾 白虾的生命力比较顽强,可以坚挺到被吃掉的前一刻。太湖边最鲜猛的一道菜,就是呛活虾! 先用白酒迅速洗一遍,再把虾哗啦倒进调好的酱料里,闷到它们昏过去……开盖;可能还会挣扎两下,但,真的鲜极了!
白虾 虾的壳非常薄,不必剥,连着虾肉一起吃,肉弹嫩,壳轻脆,裹上酸甜咸辣的五味酱汁,好吃到拍桌子。 刚昏过去的虾,还是透明的。
白虾 这道菜虽极鲜美,但食用需要一定勇气,如果担心卫生或者忌怕杀生,就不要勉强尝试了。 虾也有很多常规操作嘛,葱姜白灼、赤酱家烧,浓妆淡抹总相宜。
白虾 因为只用滤掉虾头,吃完还能进行一些艺术闯作。
无聊摆了一个虾头阵 这次我们去了湖州的幻溇村,感觉周围都是特别会吃的人,知道避开景区度假区的团餐饭店,直奔渔区,买完鱼虾就杀去附近小饭店,给点加工费,简单烹调即可,吃的就是鲜。
太湖 太湖被好几座城市包围着,比如苏州和无锡一贯都有吃太湖三白的习俗。因为三白都对鲜度有极致的追求,还诞生了船菜的吃法,一出湖就直接在船上烹调,farm to table(从产地到餐桌)无缝衔接!
环太湖边兜兜风,感受湖天一线,心情会很开阔呢 太湖三白其实很朴素。它不像大闸蟹,可以依托物流发达上了全国人民的餐桌,也不像三虾面,靠着繁复工艺和高价就能勾起好奇心。 事实上,它鲜得走不出太湖,也因量多价廉而无炒作噱头。不过,这也是我们喜欢它的原因:只拎几袋湖中鲜货,就能煮蒸炸炒,随心所欲,是不用太费力就能得到的美味。 (责任编辑:张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