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主页 > 资讯 > 教育 >

宁阳县:“线上线下 群策群力”促进城乡教育均衡

时间:2016-05-06 10:57来源:泰安市教育局 点击:
    伴随着“泰安教育”“宁阳教育”“鹤山教育”“宁阳之光”等众多教育微信号的普及以及腾讯qq在教育发展、学校管理、教学管理中的广泛应用,指尖上的“朋友圈”将学生、教师、家长以及社会各界有机地联系在一起,将教育“圈”内的资源信息瞬间“蒸发”,变成社会“教育视窗”。宁阳县各个学校借力指尖上的“朋友圈”,积极打造班级、学科、家长、学校、校际联盟等资源共享“群组”,通过文字、图片、视频等载体传播于各类资源群、教师群、家长群,形成“互学、互动、互助、互赢”的学校发展、教师成长全时空网络平台,让学校发展、教师成长有了“伴儿”。
 
    一、打造网络化教育管理新机制,开通微信qq工作群,加强沟通交流,提高工作效率。各个学校不断增加教育信息化投入,推进“三通两平台”建设,促进“信息技术与教育的深度融合”,围绕学校管理、教师成长、学生管理等方面,充分利用客户终端设备,形成集管理信息化、过程信息化、评价信息化、交流信息化于一体的网络化教育管理新机制。小小的微信qq工作群,搭建了“发展、交流、评价”舞台,相互之间的“借鉴、学习、评价”用文字、图片、视频即可完美呈现。涵盖“党员群、管理群、教师群、学科群、家校群”的微信号、qq群,连同学校网站,成了教育管理沟通的新窗口,让家庭、学校、社会教育“同行”。
 
    二、构建校际联盟信息交流平台,“线上线下”共享共赢,“全时空”互助互动,促进教师专业化成长。该县结合地域特点和学校实际,成立多个“学区联盟、协作区教研联盟、校际联盟、名校联盟”等教育共同体,同时构建“互联网+”校际联盟信息交流平台,推进教育质量均衡发展。每当“面对面、心贴心、现场式、时段性”的校际交流结束之后,便是“无距离”的“线上线下”信息大交流,延长了教师成长“链条”,拓宽了教师成长空间。新成立的“宁阳县微课程资源共建共享联盟”和县教科研中心组织的四大“课堂教学校际联盟”、各乡镇组织的十二个“课堂教学协作区”相继开展教研活动,研究课堂教学,其课程、课堂、教研信息,通过信息交流平台得到广泛传播,助推学校发展、教师成长,对于打造优质高效的大容量课堂,提高教育质量,提升学校形象具有重要意义。
 
    三、共享课堂教学“云平台”,实现“课堂同步、录播共享、资源共建”,打造高效课堂,减缩城乡教学差别。宁阳县启动“改革、建设、提质”工程之后,网络教研、在线研讨、教育“云”资源在课堂教学中得到广泛应用,录播教室上课成为常态,“城乡共上一节课”得以实现,绝大部分教师成为“电子白板”利用、微课教学、微课程开发的“行家高手”,使课堂聚焦了众多“云”智慧,有了教师更多的“同行者”。各学校围绕“深度学习、深度讨论、深度展示、深度训练”,通过“翻转课堂”、“同课异构”、“一课连上”“一师一优课、一课一名师”等途径,着力提高课堂“信息容量、思维容量、训练容量”,并把优质课堂资源上传泰安教育云平台,参加全市网络大教研,极大地促进了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深度融合的基本规律和策略,引领教师关注课堂教学,改革课堂结构,追求课堂高效。
 
    四、打造网上“名师工作室”,实施名师领衔成长工程,激励教师专业化发展,同伴互助式成长。各学校根据《宁阳县百名教学名师工作室建设实施方案》要求,积极打造网上“名师工作室”。该县通过“百名名师,带动千名教师”,不断提升“名师工作室”建设水平,并在“宁阳教育信息网”开设“教学名师工作室”,利用网络平台辐射效应,让“领衔名师”和其领导的组织工作室成员围绕教育教学改革的重点、热点和难点问题开展课题研究或进行专题研究,勇于创新,总结教育教学经验,撰写优质教育资源,激励教师自我发展,促进专业素养提升。宁阳十二中“明霞工作室”成立后,首批10名“明霞工作室”成员拜泰山学院附中孙明霞老师为师,在积极参加各项活动的同时,加盟“教育1+1”博客,利用网络平台,多读书、多观察、多研究、多反思、多写作,同伴互助,相互学习,互相分享,实现“抱团”式发展,集体共成长。
 
    宁阳县借力信息化平台,各个学校“八仙过海,各显神通”,通过学校发展、教师成长共同体建设,结成广泛的发展“朋友圈”,实现“优者更优,弱者趋强”,努力让每所学校均衡发展,让每个学生享受“公平优质”教育。

(责任编辑:张鹏)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二维码 精准扶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