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5日是学习雷锋纪念日。泰安市40多万志愿者将雷锋精神内化于心、外化于行,以不同的形式精准有效地奉献爱心,形成了一道传承雷锋精神的靓丽风景线,入选首批全国“志愿服务之城”试点市,成为全国学习的“样板”。 一大早,泰安市岱岳区天平街道池子崖社区“小刘工作室”的电话就响了起来,居民儒大爷家的水管坏了,小刘立马联系了社区志愿维修队赶到儒大爷家。经过一番忙碌,水管修好了。 “不管灯泡也好、水管也好,哪里坏了我就打电话给小刘,小刘就立时带着维修师傅给我抢修。小刘成了我们村的口号了,年轻,活雷锋。”儒大爷告诉记者。 “平时走在大街上,很多居民见了都喊我一声小刘,我听了之后感觉很亲切,也很激动,自己虽然干的事不大,但是能得到社区居民奖励一样的问候,心里很激动。”志愿者刘如伟说。 小刘名叫刘如伟,是一名大学生村官,2015年到池子崖社区工作后,居民有什么难事,就主动帮忙,时间长了,很多村民遇到难题就想到小刘,事情涉及到农具坏了、法律咨询、银行卡丢了、学生放学早没人照看、孩子不孝顺等大大小小的事情,有些技术服务小刘不会做,就请朋友帮忙,在他的影响和带动下下,帮忙的同学、朋友也注册成为志愿者,有网络、法律、 物业、农机修理等十几个领域160多人。队伍扩大后,小刘注册成立了“小刘服务室”,开通了24小时服务热线。 小刘说:“社区居民在我们志愿服务队的带领下也很多参与到我们社区建设当中。我觉得雷锋精神相当于我们的志愿服务精神,平等互助,尽我们最大的努力帮助有困难的人。” 两年来,“小刘工作室”的志愿者走遍了社区几百户居民,帮助解决困难3000多件,针对中小学生下午放学早,家长没下班无人照看的情况,“小刘工作室”成立了“五点半课堂”,个人出资,配齐了黑板、桌椅、投影仪和上百册图书。 泰安市天平街道办事处池子崖社区党支部书记邹范玉告诉记者:“村民见了他都比较称赞,这个同志确实工作都干到头里了,想到了老百姓所想的事,做了老百姓想做的事。” “小刘服务室”这个群体志愿者让全社区几千名群众不再有难事。而作为个体志愿者,王文博的一个善举解决了40多个家庭的燃眉之急。每个星期六早上7点,朗朗的读书声准时在泰山区上高街道双龙社区响起,40多名小学生在王文博老师的指导下学习经典国学。 学生家长告诉记者:“非常感谢王老师给我们提供了这么好的环境,这么专业,而且都是利用自己业余的时间来给我们上这个课。 开了这一年多的课,全部都是公益性质的,一分钱都没收过。” 一年前,王文博了解到双龙社区的小学生学习经典国学找不到老师,家长非常着急,就立即注册了志愿者,社区及时提供了场所,每个星期六成为王文博雷打不动的志愿服务日。 王文博说:“孩子学习经典国学找不到老师和地方,帮助家长解决了这个难题,圆了孩子的学习梦,我觉着像这种“雪中送炭”的志愿服务就是“雷锋精神”精神的传承。” 本着志愿者服务“精准有效,体现雪中送炭”的原则,泰安市推行了“菜单式”志愿服务,将40多万志愿者和6000多个各类志愿服务组织的专业特长、服务项目,通过网络、微博微信向社会发布,让需要服务的群众像进饭店点菜一样选择志愿者和服务组织。 (责任编辑:张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