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从市民政局了解到,今年我市将加强养老服务标准化建设,打造“养老泰安、养生泰山”服务品牌,加快养老服务设施建设,年内全市新增养老床位3000张。 据了解,2016年,我市基本民生保障水平实现新提高,农村年低保标准提高到3562元,城乡低保标准比达到1.68:1,农村五保集中、分散供养标准分别提高到6263元和5050元。全市新建城市社区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17处、农村幸福院180处,新增养老床位4845张。全市摸排农村留守儿童6960名,全面落实了孤儿、困境儿童、困难老年人、困难残疾人生活、护理补贴政策。 发挥民政兜底作用助推脱贫攻坚,今年,我市农村低保标准每人每年将提高200元以上,城乡低保标准比缩小到1.6:1以内。建立城乡统筹的特困人员救助供养制度,农村五保集中、分散供养标准每人每年将提高500元。逐步扩大医疗救助、临时救助范围,全面建立医疗救助“一站式”即时结算机制,全面提升社会救助水平。扎实开展农村留守儿童“合力监护、相伴成长”关爱保护专项行动,通过政府购买服务,充实留守儿童、困境儿童等关爱保护工作力量,建立健全基层关爱阵地和服务网络。 推进养老服务供给侧改革,今年我市将进一步完善支持养老服务业发展政策措施,研究出台支持居家养老服务业发展的政策举措,继续深入推进社区治理暨养老服务创新试验区建设,探索利用社会力量开展社区养老、居家养老的新模式,努力实践、试验可复制、可推广的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示范样板。加快推进乡镇敬老院转型升级,通过新建、改扩建或利用闲置床位,发展面向社会的养老服务,将敬老院打造成区域性养老服务中心。加强农村幸福院运营管理,完善服务设施,拓展服务功能,实现安全规范可持续运营。利用省级“两台一网”(养老管理平台、养老服务平台、养老信息网),推动实现养老服务与管理信息互联互通、资源共享。 (责任编辑:张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