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国家发改委、住建部发布《生活垃圾分类制度实施方案》(下称《方案》),制定了生活垃圾分类制度实施的目标、垃圾分类的类别、激励机制等内容,46个城市将先行实施生活垃圾强制分类,其中我省济南、青岛、泰安三市被纳入先行实施生活垃圾强制分类的城市。记者围绕《方案》内容对泰城垃圾分类情况展开调查。 我市71个垃圾分类中转站已实现分类收集,垃圾桶分四类 根据《方案》内容,泰安被纳入46个直辖市、省会城市、计划单列市及住建部等部门确定的第一批生活垃圾分类示范城市的城区范围内,实施生活垃圾强制分类的城市要结合本地实际,在2017年底前制定出台办法,细化垃圾分类类别、品种、投放、收运、处置等方面要求。推进生活垃圾分类要遵循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原则,加快建立分类投放、分类收集、分类运输、分类处理的垃圾处理系统。到2020年底,基本建立垃圾分类相关法律法规和标准体系,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生活垃圾分类模式。在实施生活垃圾强制分类的城市,生活垃圾回收利用率达到35%以上。 值得一提的是,《方案》提到了三个分类:有害垃圾、易腐垃圾、可回收物,明确了必须将有害垃圾作为强制分类的类别之一,其中包括废电池、废荧光灯管、废温度计、废杀虫剂、废胶片等。同时《方案》指出,将按照污染者付费原则,完善垃圾处理收费制度,鼓励社会资本参与生活垃圾分类收集、运输和处理,积极探索特许经营、承包经营、租赁经营等方式,通过公开招标引入专业化服务公司。具体到居民层面,通过建立居民“绿色账户”、“环保档案”等方式,对正确分类投放垃圾的居民给予可兑换积分奖励。 昨天,记者走访了泰城范围内3处专业垃圾分类中转站,在三处中转站均看到了三种颜色的垃圾桶摆放在列,其中橘红色垃圾桶体积较小,上标有明显的“有害垃圾”字样,而蓝色垃圾桶和绿色垃圾桶上分别标有“厨余垃圾”和“其它垃圾”字样。“有毒有害垃圾、厨余垃圾、其他垃圾分别对应三种颜色的垃圾桶,另外可回收物对应660L专用收集桶,总计四个分类,垃圾桶外侧张贴对应的分类图标,依次摆放在中转站醒目位置。”据垃圾分类指导办公室工作人员介绍,目前泰城范围内五个保洁公司共设置71个专业垃圾分类中转站,供市民倾倒垃圾。另外还在条件允许的中转站选定区域,设置大件垃圾回收区,并设置标识牌,注明可回收范围、用途等。总体来看,泰城目前垃圾分类标准中有害垃圾与《方案》中提到的第一项分类对应,餐厨垃圾与其中的易腐垃圾相对应,可回收物与《方案》中一致。 垃圾分类变废为宝,每日焚烧处理垃圾达到1000余吨 作为此次在列的垃圾强制分类先行城市,早在2012年泰安市就被列为山东省首批城市生活垃圾分类减量3个试点城市之一。2015年4月,泰安市作为山东省唯一入选城市被国家确定为第一批生活垃圾分类示范城市,为我市垃圾分类工作深入推进提供了新的支撑点,同时也为垃圾分类工作争取国家政策扶持提供了新的机遇。 截至目前,我市确定了“大分流、小分类”的分类方式,结合泰城实际将居民生活垃圾分为有害垃圾、餐厨垃圾、可回收垃圾和其它垃圾四类,通过先试点、后推进的思路,推动泰城垃圾分类收集处理工作不断开展。 “随着生活垃圾量的逐渐扩大,传统的垃圾混杂收集方式,在收集过程中各种垃圾混杂在一起,很大程度上增加了城市生活垃圾处理的工作量,也引起了很多不必要的麻烦。”据工作人员介绍,开展垃圾分类收集,对各类垃圾分门别类地进行处置,可有效提升垃圾处理设施的使用年限和承载能力,减少处置终端的压力,发挥其最大使用效率。与此同时,垃圾混杂处理也降低了垃圾中有用物资的纯度和再利用价值,通过推进分类投放、分类收集等工作,可把垃圾中的有用资源分离出来,重新回收利用,实现变废为宝。 “作为较早的试点城市,我市已经摸索出了一套有效处置分类垃圾的途径,尽最大限度让垃圾变废为宝。”据市环卫处工作人员介绍,在餐厨垃圾处理方面,我市先后协助中科环保工程有限公司签订了300余份餐厨垃圾回收处置协议,增设餐厨垃圾处理设施1500余个,目前每日收集处理餐厨废弃物数量已达到100吨左右。在可回收物的回收处理方面,我市先后为中转站配置660L可回收桶60多个,为环卫工人合法的进行废旧物品的回收以及再利用提供了有利条件。 总体来看,目前我市中心城区生活垃圾处理的主要方式是垃圾焚烧。截至去年底,已累计焚烧处理生活垃圾179万吨,目前每日焚烧处理达到1000余吨,日均生活垃圾量巨大。为此,我市的生活垃圾收运体系也在不断升级,目前已经达到比较完善水平。“这今年我市逐步撤换淘汰老式收运设施设备,每年配置一批新型垃圾压缩收运设施。”工作人员告诉记者,泰城生活垃圾转运全部采用“后装式压缩车一次转运+大型压缩转运站二次转运”为主的“二次压缩、二次转运”模式。中心城区现有各类分类垃圾桶近5000个、分类果皮箱2000个,配备垃圾收运车辆56台。截至目前,通过垃圾收运方式的优化和收运设施的完善,有效提升了泰城分类垃圾的收运能力,为开展生活垃圾分类工作创造了有利条件。 记者了解到,通过分类试点的运行,我市已经不断健全垃圾分类政策和工作制度,市民、学生表现了较高的参与热情,试点带动辐射作用明显。但是,垃圾分类系统工程离不开广大市民的支持和参与,让全市人民都能认识到垃圾减量分类、资源综合利用知识,来调动全社会参与垃圾分类、参与环境卫生的积极性,仍然任重道远。 5人丢垃圾仅1人分类处置,环卫工将破袋检查二次分拣 下午13时许,记者在广生泉路的垃圾分类中转站看到,各色分类垃圾桶并排排放在明显位置,5名垃圾投放市民中4人直接将塑料袋装垃圾扔进中转站垃圾池,仅有1人将纸盒等垃圾与餐厨垃圾分别投放入相应的垃圾桶。同一天下午,在康复路路段的中转站记者看到,先后有3人将垃圾直接投入垃圾池,而未投入垃圾分类桶中。 值守的环卫职工面对市民随手丢进垃圾池的垃圾,直接用手检出后进行破袋检查,后进行二次分拣,按照分类标准进行分类投放。“按照要求我们必须做到垃圾‘随有随分拣’,确保垃圾分类的准确性达到90%以上。还有就是对于垃圾分类不明确的垃圾投放者我们要给予指正和教育,并示范正确做法。”据环卫工人介绍,虽然分类垃圾桶摆在最显眼的位置,但是仍有不少市民不按规定完成投放,这也增大了环卫工人的工作量,同时也增加了其工作难度。部分尖锐的废弃物或者有毒物质随意投放,无疑增加了环卫分拣人员工作的危险性。 “垃圾桶要掀起盖子才能投放,所以为了图省事就直接扔进垃圾池了。”市民夏女士坦言,自己丢弃的垃圾袋中有餐厨垃圾也有纸盒、塑料瓶等杂物,对于在家中进行垃圾分类的情况自己和家人也从未尝试过,都是把垃圾装进一个塑料袋直接倒掉。采访中有部分市民向记者表示,对于区分垃圾类别的知识自己还相对欠缺,尤其是对于废旧家电等垃圾的划分区域上更是很难拿捏。在调查中记者注意到,与夏女士一样并未养成垃圾分类处置的市民不在少数,而刺激市民的垃圾分类积极性,更需要一定的激励政策。 相关阅读:泰安 (责任编辑:张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