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讯员 王格)护士节前夕,记者来到了泰安市中心医院,跟很多受访者不同的是,对于荣誉、对于赞扬,李秀梅的表现地很淡然,她刚刚从呼吸重症科的病房中走出来,说的第一句话就是:“在这个病房里,很多人都比我做得好,很多人都更值得被采访。” 她们是承载了很多人赞誉的“白衣天使”,也是辛苦劳作在护理第一线的病患贴心人。她们受人尊敬,也承受压力。又是一年护士节,当南丁格尔的精神再次被我们的想起,有太多太多的坚守在这个岗位上的护士,用自己最平凡的工作践行者对“天使”最好的诠释。泰安市中心医院的护士李秀梅,就是在这个看似平凡又普通的岗位上,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践行报了当代的南丁格尔精神,令我们对护士这一职业再次肃然起敬。 ![]() 4次组建队伍,她总说:哪里需要就去哪 从1982年参加工作开始到现在,正好35年,而李秀梅的也即将迎来自己55周岁的生日。从桃李年华的小护士,到现在即将退休的“李老师”,35年的时间里,李秀梅自称并没有做过什么惊天动地的事情,但是却一手带起了心胸外科、重症医学科、心脏血管外科、呼吸重症科4个科室的护理团队。 1982年,刚刚毕业的李秀梅,被分到了急诊科,凭借着扎实的基本功、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和对护理行业的热爱,很快成为了急诊科的护士长。在急诊科里,李秀梅的工作虽然繁杂、多变又迫切,但是因为有一群专业素质过硬、业务水平高超的护理团队,所以每天的工作都在有条不紊中进行。 ![]() 不过这时,医院里的心胸外科刚刚成立不久,没有一个专科护士,亟待一名经验丰富又有责任心的护士,来组建心胸外科的护理团队。本来工作已经很稳定的刘秀梅,听到这个消息之后,立刻响应了院里的号召,来到了心胸外科,带领这个科室的护理部从零开始,渐渐走向了正轨。 在其后的几十年的时间里,李秀梅又转向重症医学科、心脏血管外科、呼吸重症科,在重症医学科,她将6张床位发展到了30张,在心脏血管外科,她由全科室只有一个专科护士,带领出了一支全面、专业的护理队伍;在呼吸重症科,她也见证了科室从原先的12人,扩展到了现在将近4倍的队伍。如今。李秀梅已经55岁了,距离退休,还有5年的时间,但是她说,如果有需要,她依旧愿意带新人,组团队,“急医院之所急、急病人之所急。” 多次被表彰感谢,她只是说:没什么惊天动地 据呼吸重症科的护士长韩卫华介绍,在多年的职业生涯中,李秀梅获得了很多荣誉,她多次获得医院优秀护士长、三八红旗手、巾帼建功先进个人称号、泰安市级三等功等荣誉称号,还曾经利用业余时间总结了多年知识和经验,出版了一本50万余字的《危重病人护理学》,让更多的护理工作者从中学到了很多实用性的知识和技能。 但是面对这么多的荣誉,李秀梅只是说,这些东西,在生命面前都不重要。“做护士做久了,就变成了一种修行。生命这么脆弱,任何事情在生命面前,都不是什么大事。我能用自己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帮助那么多的病人减轻病痛、重获新生,才是最有意义的事情。”李秀梅说这句话的时候看,没有慷慨激昂,也没有动情落泪,只是很淡然、很简单的陈述,却令人肃然起敬。 “可能在你们看来,护士无非就是打打针、拿拿药,最多就是帮病人做一些生活护理的工作。但是这些,都只是我们日常工作中最简单的事情。就如同我们的呼吸重症科,在这里,家属每天只有10分钟的探视时间,这意味着我们不但要24小时时刻注意病人的情况,还要照顾他们的全部生活护理工作。”李秀梅说,“尤其是在这里的很多病人,他们的意识可能不清醒、也没有基本的言语表达能力,通过传统的询问方式,并不能实现跟病人的有效沟通,只能根据自己的经验,来判断病人的想法和病情,找到一些蛛丝马迹,并且及时做出判断,防止延误病情。” 除了这些经验和细节,李秀梅说,还有最重要的一点,是要考虑到病人的情绪。尤其是那些清醒着的病人,不但会受到灯光、声音的刺激,还能听到其他病人的抢救上,这其实也算是一种折磨。但是这些事情又不能改变,只能靠护士们一遍遍地帮他们树立信心、开解心灵。 李秀梅说,呼吸重症科曾经有位身患H1N1的患者,只有30多岁,但是对自己的病情非常没有信心,还一度感觉到了濒死感,每次出现肺出血情况的时候,病人的心情都非常崩溃。为了让病人重拾对生命的渴望和对自己的肯定,刘秀梅和她的同事们,都会经常开导他,跟他讲出院之后的事情,让他对外面的世界充满向往。在医生、护士和病人的全力配合下,经过将近2个月的时间,病人终于脱离了危险。在几个月之后,还专门买了些水果,来看望呼吸重症科的医护人员。说到这里,李秀梅的脸上浮起了微笑,她说,这种成就感,终生难忘。 勤勤恳恳35年,她最常说:困难要自己克服 55岁了,还依旧坚持在护理岗位的第一线,需要面对复杂繁重的工作,但是这些对于李秀梅说,都不算什么。“最苦最难的日子,都已经熬过来了。” 李秀梅所说的最苦的日子,发生在二十多年前。那时的她,身怀六甲依旧坚持上班,到最后直接在班上生了孩子。“那天我还在上班,上着上着感觉羊水破了,就在医院的病床上生了孩子。”生了孩子,休完5个月的产假,刘秀梅回到了熟悉的岗位,“一回来,就是值夜班,而且是三大三小一起值。那时候家里没有老人帮我们带孩子,有时候让孩子的爸爸带一带,但是孩子的爸爸那时候在考研、考博,也没有太多时间。我记得有一次,孩子发高烧,可是要急着上班,就把孩子放在床上,用被子围起来。”提到这些,李秀梅的眼眶有些湿润。她冲记者摆了摆手,“还是不要提这些了,想想就难受。再说这些问题,肯定不只我一个人遇到过。每个人都会遇到一些困难,不能老想着去请假、去哭诉,有了困难,就自己想办法克服。” (责任编辑:张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