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主页 > 旅游 > 文化 >

【泰山文化】学习《太上感应篇》:愿人有失

时间:2016-07-05 10:28来源:泰山碧霞祠 点击:
愿人有失。
 
【解释】
总是在心里希望他人有所失去。
 
故事一:
李士衡奉命出使高丽,武官俞英则担任他的副使。在随同李士衡出使高丽的时候,李士衡所得的礼物,全都交给俞英处理。俞英恐怕船过海的时候,会有湿气,就把李士衡的礼物,全都放在船底,而把自己的物品放在上面。没想到中途遇到了大风,船夫就请求要减轻船的货物,以确保人和船的安全。于是在匆忙之中,随手抛弃了许多的货物。等到风停之后,检查刚才所抛弃的物品,全都是俞英的东西,而李士衡的礼物,因为都放在船底,所以一件都没有失去。
 
故事二:
明代宗景泰年间,侍郎王伟起初担任职方郎中,后来由于忠肃公于谦的举荐被越级提升。但王伟看到忠肃公的威望越来越高,内心非常嫉妒,就想暗地诬陷忠肃公,以便自己得到皇上的恩宠。于是他暗地里日夜监视着忠肃公,企图抓住他的把柄,以便诬告。但一直没有机会。有一天,忠肃公在调遣部队时出了点失误,自己并未察觉。王伟发现了,异常欢喜,立即悄悄奏明皇上,说:“于谦最近办事草率,完全失去了一个大臣应有的职责。”当时皇上很信任忠肃公,并未轻信王伟。于是就把忠肃公召入内殿,把王伟的奏章拿给忠肃公看,忠肃公立即叩头认罪。皇上说:“我了解你,你不必把此事挂在心上。”忠肃公下殿后,王伟急忙迎上来问:“今天皇上召见您是什么事呀?”忠肃公微笑着说:“如果我有什么不对的地方,你尽管当面指出好了,我不会不接受呀,何必这么做呢?”边说边拿出王伟的奏章给他看,王伟顿时感到无地自容。从此,全朝的人都很鄙视他。
 
【分析】
生活中总有那么些喜欢幸灾乐祸的人,希望别人事事都不如自己,那才称了他的心思,道祖老子说:“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人之道则不然,损不足以奉有余。”这都是因为自私自利的心在作祟啊!这样的人往往是害人不成反而害了自己的。

(责任编辑:张鹏)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二维码 精准扶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