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主页 > 旅游 > 美食 >

吃对惊蛰健脾养肝,仲春养生秘诀都在这里!

时间:2019-03-07 11:12来源:其他 点击:

  惊蛰,农历二十四节气的第三个节气,2019年3月6日5时9分,惊蛰到,仲春始。

  

  惊蛰,在这个如此有诗意的节气,似乎看到一只可爱的小虫子正呼呼睡觉,突然“啪”一个响雷,惊醒了,小虫子茫然地向四周看看,然后慢悠悠爬起身子,向着洞外扭去。简直有趣!

  

  “微雨众卉新,一雷惊蛰始。田家几日闲,耕种从此起”。小编最喜欢惊蛰,以为它富有生机充满了活力。此时山花烂漫,万物茂盛生长,终于不用把自己裹成一只熊,可以出去运动运动啦!吹吹风,散散步,赶走藏了一个冬天的慵懒,呼吸春天的气息。

  

  惊蛰为何被称为惊蛰?

  古人称动物入冬藏伏土中,不饮不食,称为“蛰”。到了“惊蛰”,天上的春雷惊醒蛰居的动物,称为“惊”。故惊蛰时,蛰虫惊醒,天气转暖,渐有春雷。我国古人划分惊蛰三候为:“一候桃始华;二候仓庚鸣;三候鹰化为鸠。”其中一候所对应的花信为桃花,二候为杏花,三候为蔷薇。

  

  一候桃始华,指的是惊蛰之日,桃花开始绽放,翠绿的树干,挂满娇艳欲滴的粉红,像害羞的姑娘,用暖声细说着春天的美好!二候仓庚鸣,仓庚就是黄鹂,所谓“仓庚鸣”,指的是惊蛰后五日,黄鹂最早感春阳之气的灵物,嘤嘤名叫寻求伙伴。再过五日,三候鹰化为鸠,古人称“鸠”为布谷鸟,仲春时因“喙尚柔,不能捕鸟,瞪目忍饥,如痴而化”。到秋天,鸠再化为鹰。

  

  惊蛰在农忙上有着相当重要的意义。我国劳动人民自古很重视惊蛰节气,把它视为春耕开始的日子。唐诗有云:“微雨众卉新,一雷惊蛰始。田家几日闲,耕种从此起。”农谚也说:“过了惊蛰节,春耕不能歇”、“九尽杨花开,农活一齐来。”

  

  惊蛰习俗知多少?

  春分习俗一:祭白虎化解是非

  中国的民间传说白虎是口舌、是非之神,每年都会在这天出来觅食,开口噬人,犯之则在这年之内,常遭邪恶小人对你兴波作浪,阻挠你的前程发展,引致百般不顺。大家为了自保,便在惊蛰那天祭白虎。所谓祭白虎,是指拜祭用纸绘制的白老虎,纸老虎一般为黄色黑斑纹,口角画有一对獠牙。拜祭时,需以肥猪血喂之,使其吃饱后不再出口伤人,继而以生猪肉抹在纸老虎的嘴上,使之充满油水,不能张口说人是非。

  

  春分习俗二:“打小人”驱赶霉运

  惊蛰象征农历二月份的开始,平地一声雷,唤醒所有冬眠中的蛇虫鼠蚁,家中的爬虫走蚁又会应声而起,四处觅食。所以古时惊蛰当日,人们会手持清香、艾草,熏家中四角,以香味驱赶蛇、虫、蚊、鼠和霉味,久而久之,渐渐演变成不顺心者拍打对头人和驱赶霉运的习惯,亦即“打小人”

  

  “打小人”在广东和香港地区比较流行,通常在惊蛰这一天流行打小人,打小人并非诅咒,而是另外的一种祈福形式,求一个心里安慰,打小人的最佳时间是惊蛰日傍晚七点,地点则一般在阴暗的地方进行,例如桥底。香港民间传统会打小人,在铜锣湾鹅颈桥“打小人胜地”生意最好的梁婆婆燃点香烛,将纸小人放在砖头上,手执一只旧鞋,口中念念有词:“打你个小人头,打到你有气无地走……”。手起鞋落打得拍拍响,再放入元宝盆烧为灰烬。

  

  春分习俗三:蒙鼓皮

  《周礼》卷四十《挥人》篇上说:"凡冒鼓必以启蛰之日。古人想象雷神是位鸟嘴人身,长了翅膀的大神,一手持锤,一手连击环绕周身的许多天鼓,发出隆隆的雷声。惊蛰这天,天庭有雷神击天鼓,人间也利用这个时机来蒙鼓皮。

  

  春分习俗四:惊蛰吃梨

  明代,山西有一位买卖人,叫渠济,靠着卖梨在祁县有了自己的一方田地,到了雍正年间,渠家的第十四子孙渠百川打算效仿先祖,走西口闯天下,临行前,他的父亲拿出梨子告诫他,要向先祖学习,好好发展光宗耀祖,而这一天正好是惊蛰。渠百川没有辜负父亲的厚望,靠经商发家。

  

  后来,想要走西口的人纷纷效仿,在惊蛰这天吃梨,来表示自己想要扬名立万的决心,也是对未来的期许。

  惊蛰该如何养生?

  惊蛰时节人体的肝阳之气渐升,阴血相对不足,养生应顺乎阳气的升发、万物始生的特点,使自身的精神、情志、气血也如春日一样舒展畅达,生机盎然。蛰时节饮食起居应顺肝之性,助益脾气,令五脏和平。

  

  衣:春捂秋冻注意保暖

  “春捂”就是说春季,气温刚转暖,不要过早脱掉棉衣。冬季穿了几个月的棉衣,身体产热散热的调节与冬季的环境温度处于相对平衡的状态。由冬季转入初春,乍暖还寒,气温变化又大,俗话说“春天孩儿脸,一天变三变”,过早的脱掉棉衣,一旦气温下降,就会难以适应,使身体抵抗力下降。病菌乘虚而入,容易引发各种呼吸系统疾病及冬春季传染病。特别是,从温暖阳光下走进阴凉的室内,老人和病人必需添衣春捂,才能避免受凉致病。

  

  食:应多吃清淡食物

  总的饮食原则宜清温平淡,多食用一些新鲜蔬菜及蛋白质丰富的食物,少食动物脂肪类食物,增强体质,抵御病菌的侵袭。在日常饮食上要多吃生津润肺的食物,例如雪梨、银耳、春笋等。生梨性寒味甘,有润肺止咳、滋阴清热的功效,民间素有惊蛰吃梨的习俗,特别是冰糖蒸梨对咳嗽具有一定的疗效,而且制作简单方便可以适当食用。下一章节专门给大家讲春菜食谱。

  

  住:早睡早起去春困

  惊蛰过后,气温逐渐升高,气候变暖,人们也就越来越会感到困乏,这就是俗称的“春困”。所以只有保证良好的睡眠,早睡早起,才能有健康和精力充沛的工作生活。睡前洗脸、洗脚,按摩面部和搓脚心。可推动血气运行,温补脏腑,安神宁心,消除一天的疲劳,在睡前半小时摒弃杂念,心情平静,有利于入睡。

  

  行:运动不宜太激烈

  春暖花开,是阳气上升的时节,要在这个时间适当运动激发人体内的阳气,但不宜太过激烈,以免劳则气耗。每天运动30分钟左右,微微出汗,不疲劳为好。运动时间尽量在早晨,不要在睡前1小时内,夜晚过度运动令人兴奋影响睡眠。若只能在晚上运动,尽量选择散步、瑜伽、体操这类运动量小的活动。出汗后不要吹风,尽快擦干。

  

  惊蛰该吃什么?

  惊蛰是二十四节气中,唯一一个不讲究“补”,而讲究“防”的节气。惊蛰时节前后,天气逐渐转暖,饮食方面,应该以清淡温和为主,并应顺肝之性,助益脾气,令五脏和平。在惊蛰这天民间讲究吃梨,吃梨助益脾气,以增强体质抵御病菌的侵袭。

  

  在日常饮食和养生方面,这里建议多吃一些含高植物蛋白、维生素多的清淡食物。例如:春笋、菠菜、苦瓜、山药、莲子、银耳等等。


(责任编辑:吴珊)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二维码 精准扶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