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今年3月份以来,市环卫处在迎胜路(东岳大街-泰山大街)、花园路(东岳大街-灵山大街)、红门路(环山路-岱北街)、龙潭路(环山路-东岳大街)、长城路(东岳大街-泰山大街)试点深度保洁试点。试点路段,实行机扫和冲洗的道路,地面尘土每平方米不超过5克,主要道路可见垃圾停留时间不超过5分钟。近日,市环卫处总结试点工作经验,听取各方面的意见和建议,改进优化了作业方式,并在此基础上全面推行,市级管理的31条道路已实现深度保洁全覆盖。
市环卫处以现有机械设备为基础,详细测算了现有机械设备的作业能力、作业费用,结合所管理路段的实际情况,分成4种作业方式,将深度保洁作业方式应用到所管理的所有31条城区主干道,实现全覆盖。深度保洁道路总长度161.6公里、车行道面积394万平方米、人行道面积101万平方米。
编制了《环卫作业标准图集》,开展全员业务培训,1700多职工全部培训一遍,熟练掌握各项作业标准和规范,做到作业注重细节、检查关注细节。完善和提升数字化管理手段,利用智慧环卫平台,实现了人员考勤、车辆实时状况的全面监控,环卫事件办理、作业单位考核全部做到网络化、数字化,关键部位、重要岗位实现了在线监测。
市环卫处将试点期间的白天作业模式,优化为根据路段不同实行白天作业和夜间作业相结合的模式,最大限度地减少大量带水作业对车辆和行人的影响。将粗放式的道路洒水,转变为精细化的道路冲刷,不仅提高了道路保洁作业质量,而且大大减少了用水量,达到了节约用水的目的。推行机扫车和冲洗车联合作业,冲刷在前,随后实行洗扫,达到地面尘土每平方米不超过5克,主要道路可见垃圾停留时间不超过5分钟。增加了机扫、冲刷等机械化作业频次,所管理的31条道路机扫覆盖率达到100%,同时,加大机扫路段的人工捡拾巡查保洁力度,重点突出机扫达不到的角落、空白和瞬间垃圾。
充分利用数字化科学管理手段对机械、人员实施有效考核,落实岗位和任务包保责任制,推行量化管理体系;实现全方位无缝隙,全覆盖监督考核,作业人员、机具自上岗开始实行跟踪监督,考核到岗、到人。对所有作业区域实行地毯式、全方位、无缝隙考核,考核结果与作业经费挂钩、与人员评优挂钩、与当月收入挂钩。
(责任编辑:张鹏)
|